【文明创建】再攻坚又出征 幸福接力不停歇(六)

文明,

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

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湘东区持续保持创建常态、

建立创建长效、提高创建水平,

用行动刷新城市颜值,

用干劲提升市民幸福感。


           8月25日下午,区委副书记李政、区政府副区长胡勇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督导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


         8月23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汤艳红和区政府副区长韩晓刚赶赴文创工作室,与设计人员就文明创建工作中施工围挡提升方案进行讨论。


                  8月24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汤雪林到麻山镇、滨河新区等地督导灾后重建、补耕补种、文明创建及环境卫生整治相关工作。


                     区委常委章礼军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到腊市镇、排上镇、东桥镇、广寒寨乡等地督导新农村建设、文明创建及环境整治、散埋乱葬整治、防止耕地抛荒等工作。


8月25日,区政府副区长胡勇带领区住建局、区城管局、湘东镇、峡山口街负责人先后到滨河东路、泉湖垅、滨河新区等地,现场调度城区综合环境整治工作。

创建工作

让城市更美好,

人民更幸福。

在创建中,

切实做好“十小” 行业行业规范整顿

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从设施设备简陋、加工环节脏乱差的家庭式小作坊到干净整洁、实现年利润翻番的加工厂,峡山口街新华村的“萍乡市湘东区新谷米粉加工厂”在这次“十小”行业规范整治行动中可谓受益匪浅。

老作坊

新工厂

1

  萍乡市湘东区新谷米粉加工厂去年3月以前还是家庭式小作坊,是村民张朝阳夫妇在自建房内成立的,加工面积仅80㎡,小作坊生产现场无防蝇、防尘、防鼠等食品安全设施,年利润也仅4万元。

▲整治前

▲整治后

1

  为了这家作坊的整治,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到现场服务,并在加工厂选址、工艺流程布局等方面给予张朝阳夫妇帮助和指导,最终在日星居委会甘家洲社区建起了一栋2层、使用面积为180㎡的加工厂——萍乡市湘东区新谷米粉加工厂。新建的加工厂不仅改善了环境卫生面貌,还实现三提高一降低:日产量效率提高了,由原来的八小时产出1500斤,到现在的四小时产出5000斤;米粉质量提高了,经过工艺改进,由原来保鲜两小时到现在保鲜10小时;利润提高了,由原来的年利润4万元到现在近15万元;工人的效率提高了,由原来工作8个小时到现在只要工作4个小时。

1

  回忆起以前米粉加工的场景,张朝阳也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是被他们的诚意感动了,才下决心整治的。现在环境好了,生意和利润也更好了。真要谢谢他们!”

  “十小”行业规范整治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湘东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湘东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新旅局、区卫健委、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小行业”(小食品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药房、小诊所、小理发美容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店、小摊贩)规范整治,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管住源头,筑起老百姓餐桌的安全防线

1

  重点做好小食品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生产销售过期、变质、伪劣等食品的监管。检查鲜猪肉及肉制品经营户猪肉来源是否渠道正规,严防不合格猪肉及肉制品流入市场。对不符食品经营要求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并提出意见,规定整改限期。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的食品类加工“黑窝点”,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行为。

严查严督,提升药品流通安全保障水平

1

  严格做好小诊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坚决取缔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严查小药房、小诊所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来源,查看购销记录及保存环境,保证经营行为的可追溯性,严厉查处销售假药劣药行为,查处非法销售保健食品行为。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认证和日常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禁止超范围经营。促使小药店、小诊所做到证照齐全,场所整洁卫生,按规定销售和使用药品。

规范经营,让群众日常生活安全便利两不误


  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医院、学校、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等区域的小浴室、小理发店、小歌舞厅、小旅店“四小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单位督促其及时办理许可证件,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四小单位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同时,登门上户对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健康教育等进行宣传,切实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

供稿:区市场监管局

编辑:邬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