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中心幼儿园中三班课程故事:遇·柠檬

活动缘起: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大自然的魔力就在于时时刻刻都有新鲜的事物等待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收获。

幼儿园百草园的柠檬熟了!孩子们惊讶于挂满树枝的一个个“黄果果”,围着柠檬树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跟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围绕“柠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亲身感知中探索、发现有关柠檬的秘密。

阶段一:初谈印象

跟随着孩子们的兴趣,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围绕“柠檬长在哪里?”、“柠檬的特征”、“柠檬可以做什么?”进行了实践调查, 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柠檬”,并用幼儿独特的绘画方式记录调查的结果。

阶段二:再探柠檬

孩子们围着柠檬树,小心翼翼地看看、摸摸,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了解了柠檬的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柠檬树枝干的基本特征。孩子们惊奇的发现:

柠檬树的枝干上有尖尖的刺儿;

柠檬不仅有黄色,还有青色呢;

柠檬圆圆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它的表皮有点点粗糙,像长了小疙瘩……

‍ 瞧!孩子们正在利用多种感官,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探究问题一:数柠檬

晶晶老师:树上的柠檬有几个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清楚?

‍ 卿卿:我们可以一个个数啊;

‍ 智成:我就是一个个数,可是,我跟欣瑶数的结果不一样;

‍ 嘉熙:你有的数了两次,有的都没有数过,肯定是不对的;

‍ 宇哲:我们可以数一个就让一个小朋友摸着,就不会重复了……

教师思考: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应还原到幼儿的生活中,幼儿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具体的情境相连的,“数柠檬的总数”为幼儿学习计数提供了契机,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想到了运用点数、数物对应、标记计数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 在幼儿无法确定柠檬总数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分析出现结果不同原因,引出用计数的方法统计柠檬的总数,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感受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问题探究二:柠檬里面长什么样呢?

柠檬的里面长什么样子呢?带着疑问,孩子们采摘了一些柠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探秘方式一:直接观察

小眼睛瞧一瞧,我们发现⬇️

悠悠:我觉得柠檬有一端像“奶嘴”一样,真好玩。

瑶瑶:柠檬是黄色的,很漂亮的颜色。

探秘方式二:触觉感知

小手摸一摸,我们发现⬇️

‍  熠晨:我觉得它摸起来是硬硬的,黄色和绿色的都硬。

锜林:我觉得它的皮摸起来和橙子皮很像。你们看,它两头都是凸出来的。我觉得有的地方摸起来还有一个一个小坑呢!

探秘方式三:嗅觉感知

小鼻子闻一闻,我们发现⬇️

章禾:柠檬闻起来很清新,香香的。

亦宸:我喜欢柠檬的味道,闻起来很舒服。

瑶瑶:闻起来酸酸的,我都想吃了。

探秘方式四:剖面观察

借助工具切一切,我们发现

锦润:柠檬里面和橙子有点像,颜色不一样。

紫芸:切开的柠檬像小星星一样,非常好看呢!

探秘方式五:味觉感知

小嘴巴尝一尝,我们发现⬇️

沁瑶:哇,柠檬好酸呀!酸得我牙都疼了。

梓洛:柠檬吃起来酸酸的,吃一口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宴宁:酸得我口水一直流!

教师思考: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此阶段幼儿在多重感官下直接感知和观察,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柠檬的特征,对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感到兴奋和满足。孩子们在交流分享时也能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与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在课程中有关柠檬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阶段三:柠檬食育

尝过柠檬的味道之后,孩子们时常回味酸酸甜甜的味道,并表示想要做不一样的柠檬美食,如柠檬水、柠檬凤爪、金桔百香果柠檬等,而陈老师又想做柠檬膏,可以在秋季帮孩子们润肺止咳。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投票,请小朋友自己来给想做的柠檬美食投票。

投票过后,孩子们对票数进行了统计。

从投票结果来看,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柠檬美食”兴趣高涨,最终决定都尝试着进行制作吧!那就先来试试制作酸酸甜甜的柠檬膏和柠檬茶吧!

食育活动——柠檬膏

食育活动——柠檬茶

食育活动——柠檬干

美食制作后柠檬还剩下许多,我们要怎么保存呢?

梓洛:放冰箱呀!

锜林:在冰箱放久了也会坏。

章禾:可以晒干吗?像小班的时候那样。

最后,经过小组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晒柠檬干好保存,一起动手制作柠檬干吧!

教师思考:

食育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此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参与柠檬美食的制作,直接获得生活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分享美食,体验生活的美好。孩子们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劳动的喜悦和相应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同伴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阶段四:柠檬本领大

柠檬除了吃,还有别的神奇本领吗?随着《遇·柠檬》的课程推进,幼儿的初步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我们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善于思考,于是,有关柠檬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开始啦!

实验一:当气球遇上柠檬会怎么样呢?

知识小科普:

原来柠檬汁可以把气球炸破。这是因为柠檬酸中含有芳香烃,溶解性很强,会使气球的乳胶层变薄或破裂。(气球遇上柠檬视频)

实验二:柠檬遇上小苏打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

知识小科普:

柠檬遇上小苏打居然像小火山一样喷发了!原来柠檬中含有大量柠檬,与苏打粉中的碳酸氢钠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断翻滚的翻滚的泡沫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像火山喷发似的!

实验三:柠檬在水里会沉下去吗?

哇,浮起来了!

咦?剥了皮的柠檬竟然沉下去了。

知识小科普:

经过实验探究,孩子们发现带皮的柠檬会浮在水上,而剥了皮的柠檬则会沉在水里。因为柠檬皮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就像游泳带的救生圈一般,柠檬自然就能飘起来了。

实验四:无字天书

孩子们用柠檬汁在纸上涂涂画画,分别用水、碘伏、电吹风,猜猜哪种能让柠檬汁显现出来呢?

实验表明,碘伏和吹风机能够让柠檬汁显现,为什么呢?

知识小科普:

‍原来,碘伏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而柠檬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柠檬汁含有柠檬酸,这种酸性物质在加热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棕色或黑色,从而使文字显现出来。这个过程类似于铁锈的形成,只不过这里发生的是柠檬酸的化学变化。

教师思考: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查阅资料,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实验材料,支持和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乐在其中,在操作中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并能在集体面前较完整地表达在实验中的所见所闻。

阶段五:柠檬的艺术

小小的柠檬在孩子们手中玩出许多花样,孩子们充分运用多形式的低结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柠檬的多种形态。

课程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正如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方法论,我们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幼儿的学习往往是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发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发生,我们应该和孩子一样保持对每一件小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像孩子一样和他们共同探究生活中充满意义的每一件“小事”,好似在生活,恰似在成长。

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幼儿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还会和柠檬树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柠檬树下的我和你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