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的探索与思考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及对江西工作“五个推进”更高要求,查找目前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的建议和措施,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状、主要做法与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因此要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打通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基层综合服务阵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既富群众“口袋”又富群众“脑袋 ”的“百姓之家” 。
(一)对标建设,实现全区覆盖。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我区结合实际,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建设平台阵地的过程中,我区坚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站、道德讲堂、农民夜校、村史馆等已有基层阵地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打造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目前,在全区范围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计157个,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同时,以点带面,我区结合实际打造了下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和麻山镇幸福村、腊市镇明塘村、东桥镇南岸村、老关镇三角池村等新时代文明示范实践站,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在全区推广。
(二)注重推进,提升建设水平。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聂晓葵莅临湘东调研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硬件打造、软件设置、活动开展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为我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二是加强交流。高安市委宣传部和安源区委宣传部分别来我区交流学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长补短、促进提升。三是统筹推进。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区、乡两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挂牌、职责范围、管理制度、平台志愿者设置、软件资料充实、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部署安排,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软硬件打造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三)整合队伍,活跃志愿活动。我区积极整合各类志愿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党校和中小学校教师、先进模范人物、专技人员、文化能人、致富能手、脱贫典型、“五老人员”等各类人才聚合、专兼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靶向”服务。目前,我区组建了以学习伙伴为主全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共26人,通过区委党校、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党小组会、户主会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如幸福村老支书刘德常等党员组织“幸福讲堂”为村民们讲述村委创业史和村庄红色传承故事,传递拼搏奋斗的精神;我区组建了全区教育志愿服务队共21人,通过结合学校、校外活动场所等地开展读书活动、红色家书、小手牵大手等活动。组建了全区文化志愿服务队共人,通过结合乡(镇、街)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开展了扶贫励志宣讲、系列节庆活动等各类文化服务活动;组建了全区科技志愿服务队21人,通过结合乡镇农技站、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科技与科普服务活动,如东桥镇南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湘东乡村振兴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科普服务;组建了全区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共53人,通过结合体育馆、农村健身活动广场开展广场舞、舞龙(狮)等活动,备受农村群众欢迎。同时,全区组建了200余支5万多名注册志愿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小队,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法律、传科技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四)打造品牌,增强实践能力。注重培育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着力擦亮“嬗变湘东,小城大爱”品牌。全区着力打造了“常回家看看——尊老孝老爱老”、“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行动、“萍安我安”志愿巡逻、“月季花行动”社区困难群体帮扶、让公园更文明、孤困儿童“一对一”爱心助学、“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拥军爱军送温暖进军营、“关爱留守儿童,微心愿认领”、“村级119消防救援”等20多个品牌,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偿试购买社会公益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时代实践工作提供了支撑。其中,志愿服务项目“常回家看看”获省政府表彰,入选2017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度全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活动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获全市表彰。夏云剑获评“全国、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晏玉萍获评“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文兰英获第二届江西省优秀志愿者。湘东区148法律服务所荣获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二、当前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总体运行良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层重视不到位。一些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认识还不到位,存在观望心理,思想上重视不够。
二是活动吸引力不够。在精准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方面还存在对接不到位,吸引力不够、群众参与度有待加强。
三是基层经费不足。一些村(社区)缺少经费,导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力不从心,活动难以持续开展。
四是专业志愿队伍不够。专业志愿队伍少,一些志愿者仅能承担一般性志愿服务活动,承担专业性服务活动的能力有限、水平不够。
五是充分发挥作用不够到位。一些所、站在建成后,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缺少相关活动开展和延续进行。
三、纵深推进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有效举措和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统筹阵地资源,完善“五大平台”,建立健全制度,重点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探索形成工作特色。
二是进一步强化平台管理。对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探索试行购买社会化服务管理方式,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先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三是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区、乡、村三级结合实践平台(服务点),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队作用,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请输入验证码